追风少年🇳🇱

《建筑创意绘画》摘

程大锦

---

尽管绘画时常被认为是少数有天赋人的一种行为,但它其实是一种人类本能的自发反应。

---

绘画不能离开针对所反映的主题事物基本属性的观察与思考。

---

雄辩也好,粗鲁也罢,所有的绘画只会与眼睛「交谈」。

---

为了传达现实的三维体验,必须掌握在二维画面上有效创造深度错觉的技巧。

---

选择是有观察的(Seeing is selective)

大脑不会解读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我们通常根据所期待的和相信将要发生的事物,先入为主地去感知世界。这种直觉的偏见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安全。我们无需每天像第一次看到某个视觉刺激物那般全神贯注,而是挑出满足即时需要的恰当信息。这类迅速有效的观察指导着我们日常使用的标签,固定图像以及熟悉的视觉信号。

---

长期记忆倾向于从记忆的图像中抽离出我们当前不需要的图像,因此凭借长期记忆,绘画倾向于强调事物本质以及我们对于其内在而非表象的了解。

---

线条已经绘出,便成为静止的元素,固定在空间中,但线条的运动属性也显露眼前。线条不止描述了形状和结构,同时也表现出它被描绘那一刻的速度、节奏和韵律。它既可粗犷,也可纤细;随着笔触的上升和下降。线条可能逐渐加粗或者逐渐变细,在划过带有肌理感的表面时,会留下或深或浅的肌理。我们可以从这些特征解读出创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技巧。

---

笔触竟是手和思维的延伸。

---

绘图表现并传达了我们所见或者刚刚发生的或从久远的历史中唤起对类似形式的设想。

---

绘图还能改善视觉记忆能力,帮助唤起以往的感知,将视觉感知置于纸上的过程,会留下一幅印象的「地图」,使我们回想起某一事物是如何被观察和解读的。它表现了值得我们铭记的图像。

---

「点——静止

线——移动所制造的,活跃的内在运动张力。

以上二者——它们的混合和组合发展出其独特的、无法言表的『语言』。」

 

《点、线、面》瓦西里·康定斯基

---

为让图案具备含义,它们必须集中体现所要表现事物的结构特点。

---

当图案过度抽象并失去与它所表现事物之间的任何视觉联系时,便成了符号。

---

地面上的物体也会随着距离越来越远反而逐渐抬高。因此,如果我们想表现远方的物体,就可以提升它在画面中的位置。

---

随着作画过程的深入,我们会倾向于将感知的图像抽象化,强调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因此绘画成为此刻我们进行观察、感知重要事物和兴趣点的「视觉地图」。

---

最重要的细部往往出现在形体和形式的转折部位。这些细部直接与材料或相互拼接构建有关。

---

绘画是具有创造性、交互性的过程,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评价画面,就像是在寻找「心灵之眼」(the mind eye)中的图像与画面中图像之间的和谐关系。如果盲目地按照某一固定「菜谱」进行绘画,就会使我们局限于预期的图像效果从而失去绘画探索过程中的其他可能性。

评论
热度(6)
© Kaka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