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少年🇳🇱

《人性场所》- 儿童保育户外空间

20世纪60年代,教育者开始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的智力是可以改变的,经历具有关键性作用,特别是人生中最开始的八年。

---

儿童对环境的反应比成年人更为直接和活跃。他们总能发现高低、远近、软硬、暗亮的概念。而他们用来探索这些概念的客观物体则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强化他们的学习乐趣。

---

同样,意识到儿童的体形较矮,就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儿童普遍喜欢爬树、爬塔,他们能从中获得居高临下的新奇感,以及随之产生的自豪感。

---

人们发现儿童玩那些游戏价值较隐含的东西(如泥、水、泥土、树木)时的创造性要比玩秋千、滑梯之类的价值明确的物体要大得多。事实上,儿童常常无视既定物体的实际设计目的,随时随地都可能把它用作大相径庭的目的。儿童通过在环境中的动手活动还学会了绘图,通过在地面上创造道路,用沙、石和树枝建造大楼、桥梁等,他们形成表现和鸟瞰等概念。

---

人们发现儿童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改变并控制周围环境;如果设计中没有满足这种需要,他们一定会千方百计的自己实现它:挖地洞,移走砖石并堆垒起来,踩踏花木挖储藏坑。这些行为反过来又会导致人们对破坏行为的定义以及关于环境与教育计划的讨论。

---

设计中还应考虑的一类活动,就是孩子们协助或负责进行一部分户外空间的日常使用和维护工作。通过幼儿园中的这类参与活动,孩子们可以发展起各种技能、增强自尊。

---

孩子们只是在依天性行事,设计师是造成这些冲突的根源。


评论
© Kaka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