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少年🇳🇱

《本土设计》笔记

崔恺先生的谦逊真是深深的打动了我!

作为当代中国最牛的建筑大师,获奖无数,却依然坦诚的用「不自信」、「在中间」来评价自己,实在难能可贵。

先摘录一段崔的恩师彭一刚所作序言:

对于建筑审美我认为可分为三个层次。

  • 处于底层的是形式美,这就是遵循构图原理中所强调的形式的多样统一,达到了这个层次,便能够给人以美感,从而使之悦目。

  • 比之高一个层次的是意境美,用人们习惯的语言来表述就是诗情画意,达到了这个层次,不仅「悦目」而且「赏心」。关于「意境」,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有独到的论述。西方建筑理论所讲述的「场所精神」与之颇为接近,我理解就是超出了实体的物质空间形态,从而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产生记忆、联想,并升华到诗意一般的境界。

  • 最高层次就是赋予文化内涵和底蕴,到了这个层次,单靠直观的感受是不够的,而是要通过「解读」才能深刻体会作者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这就是西方建筑理论所谓的「meaning」。当然,这三个层次是相互渗透、兼容、叠合而融于一体的。

然后记录三段作者的表达,让人深思:

一个建筑师应该更多的把自己的视角放在城市的立场上,放在对城市文化的追寻上进行设计,而不是仅仅做一个标志性建筑来表现自己。


我们现在有CCTV、有鸟巢、水立方、大剧院,这些东西可以作为我们国家现代化的某一种标志进行收藏。但整个城市仍然要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不能整个城市都追风,向这个方向发展,否则的话,没有自我,就真正被异化了。


再说我们今天的建筑是为今天的人服务的,研究的重点应当是今天的生活,今天的城市,今天的文化。古建的形式反映的是古人的生活,今天的建筑理应反映今天的生活,这才是同一个逻辑。其实,我们今天的创作要用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来诠释自己的民族性,本身也说明我们对今天中国文化的不自信。

评论
热度(1)
© Kaka | Powered by LOFTER